改变传统施肥习惯提高肥料利用率:让农民施肥变得简单方便
2012-12-11 11:52:13 | 作者: | 来源: | 点击:
农业部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工作的意见》明确表示,“十二五”期间化肥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要想达到这一目标除了采取调整施肥结构、进一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的覆盖范围等措施外,积极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无疑也是重点之一。《意见》表示:“改进撒施、浅施、表施等传统落后的施肥方式,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记者就如何推进施肥方式的转变采访了相关专家。
习惯亟待改变:
据陈清介绍,要想解决目前落后的施肥方式,必须面对我国农业的几大现状。第一,省力化。人工成本越来越高,无论农民、化肥生产商还是农技推广部门,都希望产品本身能简单省力化。第二,由于我国农民的农业经营规模较小,农民更愿意接受习惯性的施肥方式,农业机械化相对落后。第三,施肥方式没有很好地和灌溉结合,实际上很多农作物都可以通过水肥一体化来解决施肥问题。第四,施肥方式需和栽培相结合。
这四点存在内在的联系,栽培决定了施肥方式,施肥方式决定了肥料的选择,而灌溉又决定了施肥量的多少。比如新疆,膜下滴灌的面积较大,很多农民不施底肥而是在作物苗期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施肥。这种灌溉方式要求化肥速溶,不堵塞管道。“再比如菠萝,因为作物多刺,人无法对其采用撒施等施肥方式,只能采用水肥一体化。香蕉很怕大水漫灌带来病害的传播,也必须实行水肥一体化。”陈清说。但是东北的情况又不一样。近几年,东北农民为了省力习惯在春玉米上施“一炮轰”,那么这种情况推广种肥同播技术更为实用。因此,改变传统的施肥方式要统筹考虑综合因素,不能搞一刀切,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广科学施肥方式。
措施一:
农民习惯撒施化肥是因为这种方式省事,要想改变农民这一习惯唯有做到省工、省时、省力,方能有效。《意见》特别提出要“大力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强化肥深施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溉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这两种技术的推广正是考虑到了当下农业生产的现状。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栗铁申介绍,在北方的玉米和小麦上,采用种肥同播可以有效控制种肥距离、施肥深度、施肥量,“机播化肥可以把化肥施到地表以下15-20 厘米,实现了化肥深施,减少了化肥挥发,也做到了精量播肥,同时省工、省时,起垄、播种、施肥、镇压一次完成。”栗铁申说。《意见》也提出:“大力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适时适量追肥,减少‘一炮轰’带来的肥料浪费和后期脱肥。”据栗铁申介绍,对东北的“一炮轰”,机械施肥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15%以上。而在干旱地区以及不适合大水漫灌的作物上,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则更为实用。据资料显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点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养分利用率提高,比常规施肥节省肥料50%-70%,同时大大降低了设施蔬菜和果园中因过量施肥而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机械深施要求发展缓控释肥,而水肥一体化技术要求发展水溶肥。这两个方向看似是一对矛盾的概念,但同样是为了达到省时、省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的。因此不管是机械化深施技术还是水肥一体化技术都对新型肥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措施二:
水溶肥更适合管道灌溉的情况,少量多次,效果会更好。“水溶肥的溶解性好,肥料配方比较好,但是问题是目前的水溶肥的市场价格太高了,发展中低端的水溶肥是路子。”陈清说。
另外《意见》中还提出:“集成配套科学施肥技术。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结合作物栽培、地力培肥、土壤改良、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采取农机农艺融合的方式,科学制定施肥方案,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促进水肥耦合和作物吸收利用。”“大力推广适期施肥技术。要根据土壤水热条件和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合理确定基肥追肥比例,大力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麦、水稻等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农技部门也要结合这些意见给农民更多的指导。(文章来源:崔海涛,《中国农资》2012年11期)